在动力电池领域,常州以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产量登顶“锂电之都”宝座;
在第三代半导体赛道,江苏凭借6英寸碳化硅MOSFET量产技术领跑全国;
如今,这片创新沃土再次聚焦第四代半导体——以氧化铟镓锌(IGZO)为代表的超宽带隙材料正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风暴。

抢占制高点:江苏的四代半战略布局
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,江苏率先构建“技术-资本-产业”三位一体生态链:
- 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总规模5亿元,重点投向第三代半导体、前沿新材料等战略领域
- 苏州英诺赛科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,单颗芯片成本降低30%
- 盐城高新区集聚27家产业链企业,形成从碳化硅外延片到光电显示产品的完整链条
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下,江苏已形成“龙头企业+创新平台+产业基金”的协同创新模式。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百亿元的宜兴市,更以27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庞大基数,为四代半研发储备了充沛的创新主体。
华芯邦科技:四代半赛道的“硬核”突破者
在这场材料革命中,深圳华芯邦科技以深耕江苏的产业链布局崭露头角。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芯片企业,在苏州设立芯片研发中心,并在江苏自建框架封装、基板封装、晶圆级封装智造基地,形成Fab-Lite模式的独特优势。
▶ 技术攻坚里程碑:
- 2016年率先布局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研发,突破晶圆制造与封测工艺关键技术
- 将IGZO等金属氧化物应用于传感器芯片温度敏感元件,实现核心技术全自主研发
- 电子烟MEMS传感器领域积累13年,开发出业界最小550微机电系统
- 在2024年首届“湾芯展SEMiBAY”上,华芯邦展示的第四代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引发行业关注。其材料具备超宽带隙、高电子迁移率特性,可大幅提升高功率器件、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性能极限。
构建产业生态链的江苏范式
江苏的四代半发展路径,呈现出多维度协同的创新图谱:
- 产学研深度融合
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覆盖“中试孵化-市场验证-规模生产”的一体化服务体系
宜兴新增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,累计达9家(无锡大市第二位)
- 企业创新联合体崛起
远东电缆、江苏共昌轧辊等6家企业牵头建设无锡市创新联合体
华芯邦通过Chiplet异构集成技术,将不同结构芯片整合为功耗降低30%的系统级解决方案
- 应用场景全面开花
无锡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,356家人工智能企业年营收超2075亿元7
华芯邦MEMS硅麦开关传感产品已大规模应用于医疗雾化产业10,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价值跃迁
芯未来:江苏的“第四代”使命
当全球半导体产业步入“后摩尔时代”,江苏以第三代半导体量产化为基础,正加速向第四代半导体领域进发3。华芯邦科技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+先进封测的双引擎驱动,在超宽带隙材料赛道构建起技术壁垒。
“让世界爱上中华芯”——华芯邦的企业使命,正在江苏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。
随着南京5亿元高校基金注入耐心资本,无锡1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完成注册7,一条贯通“材料研发-芯片设计-先进封测-场景应用”的四代半产业长城已在江苏初现峥嵘。这里不仅将诞生下一个“宁德时代式”的产业传奇,更将重塑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的核心腹地。
苏州纳米所实验室里,一片4英寸IGZO晶圆正被切割成数万颗传感器芯片;
华芯邦江苏工厂中,这些芯片通过晶圆级封装变身医疗雾化器的“神经末梢”;
无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因新一代传感系统,手指关节灵敏度提升40%…
材料革命的火种已在江苏燎原。